在繁忙的医院环境中,作为职能治疗师,我时常接触到因焦虑而困扰的患者,他们中有的因工作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健康问题而感到不安,有的则因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焦虑不已,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普遍的“不安情绪”呢?
焦虑的根源,往往深植于我们的心理与生理机制之中。 心理层面,对未来的过度担忧、对失败的恐惧、以及不安全感是常见的触发因素,即将面临重要考试的学生可能会因担心失败而焦虑不安;而职场人士则可能因害怕失去工作或地位而感到压力重重。
生理层面,焦虑与体内的应激反应密切相关。 当我们感知到威胁时,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,准备进行“战斗或逃跑”反应,在许多情况下,这种反应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,而是由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安所触发,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,不仅会导致身心疲惫,还可能引发如头痛、失眠、消化问题等生理症状。
为了有效应对焦虑,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,心理上,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、冥想,以及改变消极思维模式;生理上,保持规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,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,寻求专业帮助,如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疗法,也是缓解焦虑的有效途径。
理解并正视“我们为何会感到不安”,是迈向心理健康的第一步,通过综合的干预措施,我们可以帮助患者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。
发表评论
焦虑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过去的遗憾,我们因追求完美、逃避困难或过度担忧而感到不安。
焦虑的根源在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过去遗憾的内省,以及对当前控制感的缺失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