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为何偏爱‘装病’,背后的心理与应对策略?

青少年为何偏爱‘装病’,背后的心理与应对策略?

在临床实践中,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:一些青少年会以各种方式“装病”,如过度夸张的小病小痛、频繁的请假、甚至制造身体不适的假象,以逃避学习、社交或家庭责任,这一行为背后,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动机。

青少年正处于身份探索和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期,他们可能通过“装病”来寻求关注和特殊地位,或是逃避不愿面对的挑战和压力,家庭环境、学校氛围以及同伴关系的不和谐,也可能使青少年选择这种方式来应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。

面对这一现象,作为职能治疗师,我们需采取综合策略,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,让青少年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,引导他们表达真实感受和需求,鼓励他们面对问题而非逃避,与家长、教师合作,共同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,减少青少年的压力源,通过团体辅导、艺术治疗等手段,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,增强自我调节能力。

“装病”虽是青少年的一种不成熟应对方式,但却是其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信号,作为专业人士,我们的任务是倾听、理解并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健康和积极的成长之路。

相关阅读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