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群患者——他们不仅是身患疾病需要治疗的人,同时也是热爱绘画、渴望通过画笔表达自我的艺术家,作为职能治疗师,我时常思考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,让“画家”的身份成为他们康复旅程中的一剂良药,而非负担。
问题提出: 在为这类患者设计治疗活动时,如何确保绘画创作既能促进其心理和身体的康复,又不会因过度使用而造成身体疲劳或心理压力?
我的回答: 关键在于“适度”与“个性化”,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目标,制定个性化的绘画治疗方案,对于手部受伤的患者,我会选择使用非主导手的绘画练习,以促进双侧协调和手部功能的恢复,对于有视觉障碍的患者,我会引导他们通过触摸不同质地的画材来“看见”色彩和形状,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。
我还会强调“适度”原则,在每次治疗中,我会设定一个合理的绘画时间,并鼓励患者自我评估身体和情绪的承受能力,当他们感到疲劳或情绪波动时,我会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或暂停绘画,转而进行其他形式的康复训练。
最重要的是,我始终将患者的感受放在首位,尊重他们的每一次创作,无论是抽象的线条还是色彩的堆叠,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,通过这样的方式,我不仅帮助他们找到了表达自我的途径,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康复。
在“画家”与“患者”的双重身份中寻找平衡,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考验,更是对人性深刻理解的一次实践,在这个过程中,我学会了如何用画笔绘制希望,用关爱编织康复的桥梁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