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毒型细菌性痢疾(简称“毒痢”)是一种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,其特点是起病急骤、病情凶险、病死率高,该病多见于2-7岁儿童,但成人亦可感染,其临床表现以严重毒血症症状、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,常伴有休克和(或)中毒性脑病。
问题: 毒痢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中,如何准确判断其与普通细菌性痢疾的差异?
回答: 毒痢与普通细菌性痢疾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,普通细菌性痢疾多以腹痛、腹泻、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消化道症状为主,而毒痢则以严重毒血症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循环障碍为突出表现,在诊断时,需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躁不安、意识障碍、抽搐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,以及皮肤苍白、发绀、四肢厥冷、脉细速等循环衰竭征象,实验室检查如粪便镜检发现大量脓细胞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,以及细菌培养阳性等,对确诊毒痢具有重要意义。
治疗上,应立即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,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,同时积极纠正休克和脑水肿,维持水、电解质平衡,并给予对症治疗,对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早期识别与治疗,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以降低病死率。
发表评论
有效识别与治疗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需及时就医,通过病原学检查确诊并使用敏感抗生素及支持疗法。
识别与治疗中毒型细菌性痢疾,关键在于及时检测粪便中的志贺菌并使用敏感抗生素配合补液疗法。
识别与治疗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需及时,通过检测粪便、临床表现及早诊断;早期使用抗生素和补液疗法是关键。
添加新评论